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项目“针刺手法作用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获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是公司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江教授团队多年努力共同合作完成,是针灸学、神经生物学、电工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针刺手法是瑰宝中的瑰宝,其多样的手法形式和作用特点大大丰富了针灸学的临床实践应用。由于针刺手法“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操作过程缺乏客观量化标准,致使后学者难以准确掌握;由于其作用规律及机制研究不深入,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针刺手法的客观量化表征亟待解决,针刺手法科学规律尚待探索,针刺手法科学机制尚待阐明。
本项目围绕针刺手法的科学表征、作用规律及机制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构建了针刺手法数学模型,用以诠释针刺手法操作过程,实现了针刺手法的客观化、量化;多尺度、多模态下揭示了针刺手法的时空效应特点及作用规律;从神经编码角度切入,揭示了针刺神经电信息的动力学特征,阐释了基于神经电信息的针刺手法作用机制,如发现了不同针刺手法诱发的神经电信号特征存在差异;证明了针刺神经电信号是具有典型非线性特征的混沌信号;发现了针刺作用可提高全脑的同步性水平,增强人脑小世界网络特性;发现了针刺电信息的同步和共振编码机制,建立了针刺作用下神经元动态特性模型及具有生物物理特征的神经元网络模型;揭示了针刺神经元放电的起始动力学机制和历史依存性特征及神经元网络的同步和共振的针刺编码机制,为针刺手法应用提供了现代科学基础。神经电信息编码的引入,为从神经系统角度研究针刺作用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项目中提出的多种神经信息、脑功能网络分析与计算方法被国内外专家广泛借鉴与应用;以此为基础实现成果转化,研制了针刺手法仿真仪等仪器,促进了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与发展。

一等奖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

领奖代表留影